2016年8月23日星期二

关于青训与实习,转会与人员流动


进入8月下旬,最近一两周到处是焦躁的情绪,群里WB上讨论得最多的还是转会和用人,也容易引发联想到现实中,免不了代入设定——假如在公司里或者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形,会怎样?



比如说,青训和实习生


青训球员

1)从小培养好些年,可能U9-U13-U16-U17-U19-U21这么一路带出来,满满都是心血和回忆,传说中的俱乐部DNA队魂传承,能顺利升入一线队拿到职业合同,甚至通过竞争拿到核心主力位置,当然是最好的。这是一条很理想的路,足够热血,励志,温馨,忠诚!

2)没那么理想化的情况,是有一定实力也签下职业合同,但不能保证主力位置,无法争取到足够的出场机会,这些球员会选择出走,通过转会提高身价来回报球会培养,自己也能获得更高新水,转换环境后继续在更适合的俱乐部发展职业生涯。(可能经过锻炼后就开窍爆发,回头面对老东家狠狠打脸……)

3)能力一般或者偏低,也许会到低级别联赛和球队,踢个几年后退役再想出路,拿不到职业合同的话干脆换职业,找到更好的谋生方式。

实习生

1)这些年来自己带过不少新人和实习生,也是看着他们从白纸一张开始,带着略青涩气质,从简单枯燥的小事情做起,例如搜集素材、上传、填充产品库等。有一些实习生,肯吃苦用心学的,通常进步很快,会逐渐找到工作状态,然后我会安排他们承担更多相对重要的任务,也更乐意跟他们交流探讨专业知识与小技巧。遇到这种积极主动的实习生,我是非常愿意转正并争取用人名额留下来的,毕竟自己一手一脚带出来,有感情,还熟悉环境,不需要重新融入团队,时间和工资成本都不高。

2)一些能力不错,但实在没有名额无法转正的,也希望他们能找份好工作,会介绍推荐给同行。若看到之后有好的发展前程,也会很开心很欣慰,不枉费当初带人的一番心血。

3)当然总有一些不太适应这个行业或职位的,也会抱着相识一场好聚好散的心情,希望他们有更合适的方向去发展。



再比如说,转会和人员流动


转会

首先要强调这是俱乐部的正常商业行为,通过调配各种资源,主要是运作资金和球员,来优化球队结构,其目的是实现互利多赢局面,而非互相伤害、耽误,甚至不欢而散。

1)买人

买来成名的当打之年的球员,并排进主力名单,通常是为了补强实力,提高争取荣誉的几率;

买来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一方面是构建中长期队伍,铺垫未来几年的主力阵容,一方面是看好升值潜力,即使卖出也能从转会费上盈利;

买某些位置的替补,多数是对应位置存在流失球员的可能性,也是巩固后备实力的必要手段,因为还要考虑到伤病、停赛、轮换的情况;

还有签来一些便宜的无名小妖,培养几年等待成材,既可以留着自用,也可以转卖赚差价,当作投资手段;

当然也有买错人的,融不进球队战术体系,状态持续低迷,踢不出身价,算投资失败吧。

2)卖人

卖掉成名的当打的主力,多数是俱乐部需要快速套现,为整体留出资金空间,或者为更合适的人选腾出位置;

卖出处于下降期的、能力不足的球员,一般是为求及时套现止损,以赢得资金重新选人,优化队伍结构配置;

卖出发展上升期的年轻小妖,可能是面临一定资金压力,也可能是无法提供成长锻炼空间。

在很多情况下,不那么缺钱的俱乐部卖人,是球员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考虑,先提出了转会申请。比较理想的情况,是经纪人谈下高转会费来回馈老东家,为球员争取到高薪合同养家,球员能在新球队继续职业生涯。

不那么理想顺利的情况,就是球员和俱乐部间因为转会闹不和,结果导致某一方利益受损。还有个别极端糟糕的,可能是球员丢了合同没球踢甚至身败名裂,俱乐部失去球员拿不到一分钱转会费甚至影响整个队伍成绩和稳定。

人员流动

所谓“树挪死,人挪活”,人员流动,是公司经营中的常事,不带任何褒贬色彩。追求的理想结果是双方共事时合作愉快发展顺利,分开也好聚好散,不撕不掐。

1)招人

公司有新的职位职能需求,团队要寻找人才补强,创造出更高价值和利润,为整体带来跃升;

递补离职人员的空缺,优先考虑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人员,适合即招即用;

作为后备培养,要求保持忠诚度,作为长期储备人才,逐步熟悉融入团队并成长为业务骨干。

2)离职

员工找到好下家,能够实现个人事业跃升,或升职或加薪,或有更多锻炼发展机会;

员工对岗位不适应,融不进团队,无法发挥特长,希望换个环境改变状态,寻求突破;

员工自己创业,或转行谋职;

公司需要去冗余,优化人员结构配置,实现资源利益最大化。



又比如说,用人的合理性


无论球队还是公司又或者项目,用人的大原则是保证经营健康,团队和谐

1)核心主力

首先是保证健康不伤病(虽然很多意外情况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给予充分的位置自由和空间发挥,确立核心主导地位,围绕其制定战术,建立打法体系,团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配合,同时,这样的球员也常常会起到带领整支队伍团结战斗的作用。

2)固定首发

尽管不是什么大牌球星和绝对核心,但球员通过大量实战锻炼提升能力,挖掘出更多潜能,可以不断弥补队伍短处和修正缺点。同时俱乐部也长期需要一批有上进心,不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球员。

若某些位置的球员能力欠佳又无提升,长期不思进取还占据首发,球队就应该及时替换寻找更好更适合的人选,否则会成为场上软肋,导致团队出错乃至崩盘的一环。

3)替补、边缘球员

多半情况坐板凳上,但球员自身应学会调整状态,保持斗心和竞争欲,随时做好主力伤病停赛时替补上场的准备,而不是抱着放逐沉沦的心态。同时,球队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出场表现机会,保持竞技感觉调动活跃性,形成一定压力并激发潜能。

4)能力不足者

要么通过租借练级再观察一段时间,要么放人转会,折现止损,最不理想的是双方拖延不求变,互相耽误时间和金钱。



罗罗嗦嗦一大串,有时候,这种看球看球,看着看着就把自己代入球队里的习惯,并不一定专业。只是会试着体会理解,假如自己置身事中,球队、教练、球员、经纪人各方到底是怎么想问题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又或者说,我也时常需要一个参考模型,在自己面临转职、接手新项目、工作各种混乱时,能否跳出来更客观冷静地思考,做出这样那样的决定,是否足够理性可行,是否能把损失减到最低,是否对未来发展更有利?





扫描二维码关注
首发微信公众号:阿蛋DAN(ID:adan_dan17


2016年8月10日星期三

你的时间很值钱,管理得好才不怕任性挥霍在玩乐上


忙得很无聊,
闲得没时间。

—— 也许是不少人对自己每天怎么度过的贴切形容,总觉得时间很漫长,又抱怨时间太匆匆。

—— 我也曾经酱紫。或者说,现在也偶尔会酱紫。


我不是一个很擅长管理自己时间的人,只是一直尽量去学着管理,因为我知道只有管好了,才能不害怕自己任性随意地把时间挥霍在吃喝玩乐上去。


进正题,列出几点我觉得对自己有用的管理时间、提高做事效率的方法:


(1)每天只完成2件以内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都会每天给自己定计划,列出要去做好的、很重要的事情,我通常只允许自己安排不超过2件,并且预留出足够的执行时间,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例如,写好一篇首页的头条大文章、填充完一个商务专题、约见1位客户面谈合作细节、开一个多方参与需要沟通整合需求的关键会议、一份问卷搜集30个以上调查样本、跟进执行一场发布会活动……

完成这一类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包括前期准备筹划、进行实施、做后回顾小结三个阶段;

给自己列一张checksheet,限定时间,限定量化的目标,且不能随意更改延迟。


(2)社交媒体只关注有限人数

我也天天都刷微博、ins、fb、twi,但控制自己只关注有限数量的帐号,而非重复某一类消息刷屏,内容性质相近的通常选优质、原创、更新快且及时、准确不误导的2~6个,而更多同类又不错的帐号会直接放到收藏夹,有空闲时间再单独浏览;

每天刷社交媒体只当作娱乐放松手段,而非工作工具,因为我发现一旦跟工作密切挂钩,就很难控制自己3分钟一刷,时不时记挂着有没有被@被评论。


(3)QQ、微信作为常规即时通讯工具,而非娱乐

工作中很难避免通过QQ、微信联系,那就干脆把这两样作为有限、有效的联系方式吧,上班时只挂1~2个工作Q,微信多用PC端对话,少用手机刷朋友圈;

没事少加群,除了公司、部门、客户群不能错过最新消息通知以外,至于其他一些不是太要紧的同行、同好、前同事、老同学群可以屏蔽消息提醒,有时间再点开看记录;(当然咯我也会留几个好玩的群摸鱼聊天的,只要不妨碍做正事)

这两种联系方式适用于双方时间不太确定但无需约实,不用做十分紧急且重要的决定、执行起来比较琐碎且要配合截图说明的情形;

十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用电话沟通;正式做决定和布置任务的事情用邮件发送;

当然,很多大公司内部有即时通讯系统,像BQQ这种,建议就不要把BQQ、QQ和微信同时作为工作沟通的通道,例如同部门沟通讨论个事情,BQQ上拉一组,QQ又建一群,微信上又拉一圈进来,那到底以哪个群的消息为准呢?万一信息不同步导致误会,有人推说我只看了BQQ呀,没挂Q或者没留意微信的更新,咋办?最好设为公司内部沟通只用BQQ,上班时间必须BQQ在线以保证能找到人。


(4)及时查收邮件,个人工作邮箱设即时提醒

工作中个人工作邮箱是十分正式严肃的有效联系方式,不要过多告知无关人员并收发娱乐、推销邮件,也不要随意挂到公共场合导致被不知所谓的垃圾邮件填满,应保证每封邮件都由本人查看过一遍;(最讨厌那些把工作邮箱告诉你,回头你发email过去问他收到没,又推说“哎呀我邮箱太多垃圾邮件所以通常不会仔细查看”的人,超级没礼貌又不专业的表现!!!)

养成每天上班前、午休后、开完长会后、外出办事归来等等时间点查收一下邮箱看有没有遗漏更新的习惯;

除了个人邮箱,有时不可避免还要绑定一些公用邮箱,例如部门职能、客服、招聘、注册等等的专用邮箱,要保证每天在分散时间段查收2~3次。


(5)一些繁琐、耗时较多、不紧急的小事,利用空隙时间兼顾完成

对于这些事务可以列一张checksheet,可以不严格限时,但要有进度跟踪,在做好每天很重要的1~2件事情之余逐项完成,或每隔2、3小时抽十来分钟到半小时跟进处理一下;

实在太忙的话,应该请求团队协助,进行暂时的资源调配,例如一个重大发布会专题赶着今天采编完稿并确保明天上线,那日常管理论坛删帖回帖选内容这些事情可能就没办法抽空做了,可以找其他同事协商帮忙,或者跟上司沟通能不能明天再多抽些时间补回来。


(6)日常例行的小事,做的时候要记住细节,减少重复无用功

有人经常焦虑担心睡前有没有关好门窗,上下班有没有打卡,考试有没有带齐东西,其实不是性格问题,而是没有习惯去记忆细节,导致总是需要重复确认,花费很多时间。事实上,在完成这些日常例行的动作时,稍微记住细节片段,比如关门时记一下钥匙放进包包的画面,关窗时看一眼窗外天空景色跟平日有没有区别,打卡时留意一下具体时刻,考试前列好物品清单每装进一样划掉一项;

同样的,看书读报,一段文字出现在哪份刊物大概哪个位置同版配了什么图还有哪些新闻……浏览网页,一则消息由谁家发布配的什么图和视频是通过搜索什么关键字找到的……取拿物品,所在位置朝向什么色彩特征数量多少相邻的是什么东西……这些细节尽量一次性记住,而非抱着“反正总是能找到”的心态。养成顺带记忆的习惯,当你真的需要重新翻找的时候,才能更快更准确找到,不会乱得毫无头绪。


(7)尽量减少花在交通上的时间

因为身在广州这样交通路况相当复杂的城市,我会尽量让自己上下班单程时间不超过1小时,从家到公司地铁能到达最好,公交则要多线多班次,假若必须换乘交通工具的话中途转换时间要便捷可控,否则转一次线还要预留超过15分钟的不确定时间,变数太大意味着会经常迟到,影响别人对你工作能力的评价,天天辛苦赶路还不讨好;

住所选在生活配套齐全,吃喝玩乐购物都是步行可到的区域,因为这些事情每天占据着除了上下班10小时以外的全部时间,如果还要搭个地铁公交折返,那多浪费时间呀,走路就可以才会勤快出门活动;

不买车不开车宁可打的,一来是我确信自己技术不好会成马路杀手很不安全,二来你要额外考虑加油停车找车位,时不时“顺便”载一两个熟人或者停靠路边等人等等情况,时间上金钱上都划不来,也没觉得多方便。


(8)少网购,这一点真的是就我个人情况而言

不逛淘宝,想买啥宁可去逛商店和菜市场,反正在广州基本上都能买到;

不在网上比价,这样就不会点击跳转到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网页,然后被分散注意力浏览很多无关信息,想要找到便宜又好的东西,现实中多逛多问就知道,而且,讲价挺有意思的;

少开通网上支付帐号,少绑定银行卡,绑的卡里少存钱,从经济来源上限制消费可行性;

网购太轻松快捷,越来越普遍,会让人产生过于理想化的错觉沉溺其中,而忽略或忘记现实可能存在的瑕疵,比如买到假货次品要维权、型号规格不符要退换、物流出错或延误、物品损坏追责……倒霉遇到一回就要多花上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时间去解决,所以作为原始人的我还是更倾向于现买现取,看准试好才付款。


(9)留出充足的私人娱乐休闲时间,享受高效率工作带来的轻松氛围,而非天天自怨自艾

慢条斯理享用每一顿美食;
保证每天半小时或一小时运动;
保证每天半小时以上接触和消化各类新闻资讯;
开心无负担地追剧;
matchday尽情看球,不再担心熬夜;
周末和节假日外出拍照、逛街、看展览;
睡觉,不带焦躁紧张情绪;
利用若干放松时间整理自己思路想法并记下来……
以上这些都是我学着管理好自己时间的目的。


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很值钱,仔细算一算:
若月薪2万元,每月工作21.75天
则日薪约1000元,时薪约125元

你工作1小时所完成的事情达到的成果,要创造出等量或更高的价值,才能获取更高的报酬,赢得更多自我支配时间,才可以更任性地挥霍在吃喝玩乐上,而非整天埋头瞎忙活,苦哈哈地赶着没兴趣不想做的任务,毫无乐趣地度过。

酒瓶音乐盒,上世纪中期英国制造
(摄于2015广州国际高级音响展)







首发微信公众号:阿蛋DAN(ID:adan_dan17
扫描二维码关注